2017年5月20日,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携手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与“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隆重举行“一带一路”文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论坛。
来自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企业届的嘉宾代表们300余人欢聚一堂,紧扣论坛核心主题和议题,通过主题报告发言、项目签约、分组论坛报告、讨论等形式,充分地进行互动交流和思想智慧碰撞,共同探讨当前“一带一路”文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共同破解“一带一路”文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教育难题,为今后“一带一路”文教更好的融合及培养出更多所需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深圳爱华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总经理郭厚泽、集团总经理助理李芬应邀出席了此次大会。
论坛开幕式上,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理事长郑通涛教授首先做主旨发言,他向与会嘉宾汇报了厦大海外教育学院61年来在海外华文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贡献及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向来宾们详细地介绍了论坛具体议程及每个议程的意义,他指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发挥社会民间各方力量来共同参与人文交流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造就专门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政治外交、经贸合作和教育文化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增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之间合作互信,建立命运、责任、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整个发言过程,郑通涛院长(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充分关注及尊重每个嘉宾的语言交流情况,进行了现场的同声翻译,用双语进行了激情洋溢的讲话。
之后,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主任、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理事长吴国阳,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中华传统文化振兴基金主席张健,美国福建工商总会常务副主席、美国三鼎集团首席执行官、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客座教授邱鸿彬,华侨大学特聘教授任弘等嘉宾上台致辞,他们从各自专业的领域对此次论坛的召开提出祝福、期望及见解,赢得了阵阵掌声。其中,张健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阶层的主要特点进行的精炼概括让人印象深刻:君尊“道”;士大夫崇“仁”;县吏尚“忠”;乡民重“孝”。
最后,论坛还进行了“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多元文化联盟与产业基金、“一带一路”教育文化“走出去”与“请进来”五大项目的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之后,与会嘉宾们手拉手共同合影,更加坚定了文教融合的信心。
下午,根据参会嘉宾们的不同研究领域,针对性地分别展开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文教融合发展、“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三大分论坛,进行了分组报告及讨论。通过分论坛的形式,嘉宾们可以根据自身相关领域更加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及交流,共同擦出智慧的火花。
会议期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理事长郑通涛教授、“一带一路”汉学文化总中心执行主任马玉文分别亲切会见了郭厚泽董事总经理,郭厚泽总经理与郑通涛院长及马玉文主任就合作开展预本硕连读项目及港澳台侨联考班项目进行了积极探讨,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三方约定就有关合作开展对接,尽快落实推进工作。
郭厚泽总经理也在会议期间拜访了菲律宾至善华侨学校校长方立新董事长,就有关合作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尽快落实有关合作意向,推进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不断地在建设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从梦想走进现实,一路走来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之后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才能真正实现承贯古今、连接中外、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在这个大背景下,厦大举办“一带一路”文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论坛正当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不是某一领域的独角戏,而是只有将各方力量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合力。